第大梦一场.章
公元前210年,沙丘宫。
七月,沙丘宫下半夜。
虽是夜晚,但仍旧万里无云。
残月高悬在天际,湖里的鸭叫个不停,树上的知了也在叽叽喳喳,湖面波光粼粼;始皇帝终于醒来了,嬴政醒来之后,来到湖边,所有的动物都停止了鸣叫,天地间幽静得令人欢喜。
嬴政经过多日的昏睡,对清醒后的空气也是格外珍惜,缓慢的吐纳了几下,他感觉到浑身轻松,这怕是他东巡最舒服的一晚上了。
晚风拂柳,抚摸着水面,嬴政皇帝的思绪汇入了残月之中。
想起来,始皇帝如同一个农夫,一遍一遍巡视着自己的土地,总想寻找麦田里面最优秀的麦苗,错过了茁壮的拔节期,一首将目标寄托在麦地前方,首到走到尽头,才发现无人比得上自己,回身再去麦地,又怕中途看见的那株最优秀的麦苗枯萎。
于是,嬴政着急了。
话说回来,还不是因为你始皇帝心高气傲。
秦国创新创制,你嬴政求新求美。
整顿华夏,你嬴政求新求美。
后宫立制,你嬴政求新求美。
立储善后,你嬴政还是求新美。
古往今来立储这件事,都是立嫡立长,你却认定,立储君应该按照嬴政你的路走,因为你嬴政是普天之下第一人,不愿接受这一立嫡立长这老传统。
扶苏,最佳储君人选,你还嫌他不够好,不够茁壮,还是要多方敲打。
长子扶苏与你这个皇帝,在坑儒事件上有了歧见,你更加觉得扶苏还要去锻炼了。
你自认为自己世间第一,为何不能认为这是你千锤百炼过的扶苏有自我主见精神的可贵,而偏偏将此认作不学习大秦法治精神的长子?
假如早五年立储也不会有今日这般狼狈之举。
上天,给了你三十年机会,你嬴政一年又一年在无休止的时光中蹉跎而过。
上天己经没有机会再给你了,你自己不珍惜,怪得了谁呢?
也许,今日他的路走到头了,他本能的意识到,他于今日化作祖龙护佑这华夏千代,他现在的清醒,不过是最后的回光返照罢了,给他机会让他妥善安排身后事情。
他凝望着天边残月,一丝清冷的泪水爬上了面颊,嬴政的心猛烈跳动。
虽然如此,诏书还是不能表明自己立储的真实意图。
毕竟,扶苏以宽容行政与大臣意见不合,如果没有自己在朝会上与大臣商议,只会给扶苏带来无尽麻烦。
嬴政相信若是扶苏回咸阳主持他的丧事,以扶苏的人缘,朝臣一定会拥立扶苏为大秦帝国国君。
那么,他应该写一道诏书让扶苏立刻回到咸阳,他再三思考,终于写下了这份诏书——兵权交付大将军蒙恬,扶苏回咸阳主持他嬴政的葬礼事宜,而后,再由扶苏主持,与大臣决定下一位皇帝。
这一切,完全符合秦国历来的立储立君传统,也完全符合秦法以才具品性立储立君的行法事实。
就在这时,天空的残月消失了,嬴政打了一个冷战,嬴政回到了他的寝宫,他开始写起了他的遗诏。
突然,嬴政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趴在长桌之上。
嬴政皇帝用尽最后一张的力气,坚持的坐了起来。
嬴政突然倒地,手中的笔落到脚边,双他眼瞪圆,一动不动。
公元前210年,七月二十二日凌晨溘然长辞。
始皇帝时年五十岁。
嬴政八岁立为太子,十三岁接过他父秦襄王手里王旗成为新一代秦秦王,二十一岁加冠亲政;用9年时间大一统华夏大地,为中国打下了基础,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成为皇帝,在位期间,嬴政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社会文化上,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修筑通往各地的道路,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军事上,北击匈奴,收取河南地,修筑万里长城;南征百越,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他之功无人能比,他之过,留于后人评之。
嬴政自诩“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可惜不长命,在我认为,始皇帝不负千古一帝之名,但是,人命终有尽时,他魂归华夏,留下了恶名也有好名,一切都让后世去评说吧.他的一生很长,长到创建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的一生很短,短到历史书一页就可以讲完他的一生。
(始皇帝章节完,后面要是有机会,会继续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