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架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字体大小
A-
18
A+
页面宽度
900

第366章

  这哪里是技术问题,这是政治问题。
  要是走海运,那漕运怎么办?
  这可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不是行与不行就能定下来的。
  王宗沐真是不当人子,好好一个漕运总督,挖自家墙角。
  礼部张四维出列,打着圆场道:“如今实行海运,好比在北方尝试种植水稻,起初应少量试验,观察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再逐步推广。”
  “同样道理,河运与海运的长期与短期适宜策略,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朱翊钧深深看了一眼张四维。
  口中赞道:“卿老成持重之言。”
  心中却暗自警惕,如今的乡党以晋党最甚。
  但南直隶的乡党也不容小觑,后世的浙党、东林党,都是从泛南直隶乡党分流出去的,可见势力庞大。
  如今若是泛南直隶乡党,与晋党合流,事情就不好玩了。
  朱翊钧又看向王国光:“王卿,户部什么意思?”
  王国光早有准备,沉吟片刻才道:“之前科道官员提议表彰海运的功绩时,我们曾指出,长远来看,依赖河道是根本,而海运是应对当前紧急情况的手段。”
  “我们则认为,鉴于海运风险难料,应当先熟悉这条路线,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户部提议,不妨在元年,适度再度增试海运之行。”
  朱翊钧点了点头,没表态。
  面色温和看向张居正:“元辅,内阁这边怎么看?”
  张居正瞥了皇帝一眼。
  还是开口道:“南直隶言官所言,只是传闻,难以深入追究,但对于敢于担当的官员,应从宽处理,以观后效。”
  “更何况,海运涉及人数众多,包括来自几个省份的人力,历时数月,穿越三省,参与其中的官员、守令、守备以及水手等数百人,若有沉船事件,不太可能只有言官提起。”
  “那三万两白银出自淮库,有账可查,雇佣的人力船只也有明确记录,陛下,不妨令户部协同都察院,通过巡按御史进行核查。”
  “至于海运之事,臣以为王尚书所言,是谋国之论,内阁附议。”
  朱翊钧点了点头:“那卿稍后奏拟到司礼监。”
  二人三言两语,就将此事定了下来。
  贾待问脸色阴沉,这皇帝,可比先帝难糊弄多了。
  这就罢了,还有当朝首辅助纣为虐,真是国将不国!
  他回到班列,不着痕迹看向张四维一眼,只得了一个摇头的回应。
  呸!拿了好处就象征性出力,早晚你晋党也得试试这滋味!
  心中发泄了一通,无奈只能与几位同僚交换眼神,示意从长计议。"

===>戳我阅读更多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