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架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字体大小
A-
18
A+
页面宽度
900

第4章 传位;(洪武七年)

朱元璋知道了朱标马皇后的离开,朱元璋心里面也留了一个疑问那就是他把皇位传给了谁。

朱元璋听完后世所对他的评价,便喜出望外的说:“咱不差,咱也是为后世所称赞的人,咱与咱的标儿还有咱的妹子都被后世所称赞,咱骄傲。”

风烛连声恭喜,但朱元璋他的眼神中却闪过一丝忧虑。

他深知,权力的争夺往往伴随着血腥和争斗。

他暗自决定:咱要在有生之年,为后世子孙铺好道路,确保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风烛听到这里就猜猜到了,朱元璋想要把皇位传位于朱标的儿子,当然也要等到朱标离开和他的离开。

朱元璋说完便问风烛:“咱原本是打算等咱逝世后把皇位传位标儿的,可是你说过标儿和咱的妹子走在了咱的前面,还有咱的二儿与三儿,咱逝世后把皇位传给了谁?”

风烛听出了朱元璋话的意思(咱是不是把皇位传位给给咱的孙儿),风烛便对朱元璋道:“陛下您把皇位传位给了太子的次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文。”

朱元璋心里想:咱把皇位传给了标儿的次子为什么不是咱的雄英呢。

朱元璋正疑惑着,风烛便开口道:陛下您是不是在想为什么把皇位传位于了太子的次子而不是太子的长子,(风烛没有给朱元璋说话的机会便自顾自的继续说着)朱雄英在洪武七年(1374年)出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去世,年仅九岁。

祖父朱元璋“感悼”辍朝,葬于钟山,侍臣皆素服徒步送葬。

后在同年追封虞王,谥曰怀。

朱元璋听完心中的疑惑便解开了,可是“又有一把刀插向了他的心脏。”

朱元璋缓慢的闭上眼睛先是叹息了一声便说道:“咱幼年父母皆亡,咱又听后世之人说咱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没想到咱的大孙雄英走在了的他的皇爷爷前面。”

朱元璋说完又一行清泪从他的脸上滑落,风烛也很清楚朱元璋现在的心情,毕竟哪一个人知道了自己最疼爱的妻子还有儿子和孙子走在了自己的前面不心痛呢!

朱元璋很快稳定的身心,便向风烛问道:“咱的孙儿允文在位期间做的怎么样,还有他的后世子孙。”

风烛白朱元璋说道:“建文帝朱允文只上了西年。”

朱元璋又心头一惊。

朱允文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被立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即皇帝位,以次年为建文元年[55]。

即位之初,一改洪武之苛政,亲贤好学,于典章制度锐意复古。

大赦天下,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更定内外大小官制。

旌表节孝,赈济灾民。

建文元年(1399年),用齐泰、黄子澄之计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

实施削藩后,导致湘王自焚,齐王、代王、岷王被废。

七月,燕王朱棣借口“清君侧”起兵,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西年(1402年)六月,京师被攻陷,朱允炆从此下落不明,一说在宫中自焚而死。

一说从地道出逃,改换僧装,在各地流浪。

朱允炆在位期间优容文士,宽刑省狱,减轻赋税,裁减冗官冗员,改变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厉政策 ,史称“建文新政”。

但建文新政有浓重的复古色彩,带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一些官名、殿名、门名的改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徒增纷扰。

朱元璋听闻风烛的所说的便气愤的骂道:“这小兔崽子怎么敢还尚未就削藩的,还有这小兔崽子哪是削藩啊这分明就是杀藩,咱拼了命打下的大明王朝就是让后世子孙享福的他倒好,杀了咱的儿子,还被老西那个兵迷给踹下了皇位。”

===>戳我阅读更多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