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活
天门村是河南省的一个偏远村庄,村庄贫穷落后;村庄又由几个‘组’组成,比如赵家组,郭营组,李营组······也就听着很吓人,以为人口繁多,其实每个组也就二十来户人家。村子每家每年基本上都靠种庄稼卖钱维持生计,也就平均五六十元钱;其实也并没有人觉得日子过的苦,倒觉得津津有味:这可比以前好太多了,改革开放、斗地主、分田地······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这都要感谢国家。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的,反正林河组的林志勇是这么想的,妻子谢娟生孩子剖腹产没有落下病根,儿子林誓早产十来天也很健康,现在已经两岁了,口齿伶俐,听话乖巧,让他很是欣慰。
林志勇停下锄头,看了看在喝水的妻子,又看了眼在地边上玩耍的儿子,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不禁的感慨:“真是一个好天气啊!
谢娟喝完水,将大茶缸放在地上,听到了丈夫的感叹,笑了笑:“是个好天气,把这块地刨完就好了;小宝慢一点,不要跑的太快,一会累冒汗了就不好了。谢娟不忘叮嘱在地边玩耍捉蝴蝶的儿子。
孩童稚嫩的声音回应说道:“妈妈,我知道了!
林志勇和谢娟秉承着国家落实的“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再要孩子。
固然这也是因为林誓是男孩的原因;毕竟是在农村,不是在外面大城市,农村人思想观念传统,传宗接代的根深深印在了脑海里;有人遵守政策,就会有人去违反。也有一家三四个孩子的,毕竟养大之后都是劳动力,只不过逮到要进行处罚:罚款!钱到哪里去可就不得而知了;当然上面的人也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让这里是偏远的农村呢,谁会全力去操心这些鸡零狗碎的小事呢!
——————————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林誓过完了六岁生日,下半年就被送去村里的幼儿园。
“誓儿,在学校乖乖的哦,听那些大人的话,妈妈等下午再来接你。谢娟第一次把林誓送进幼儿园,在护栏外面用手揉着他小脑袋轻声叮嘱道。
谢娟的心里满是担忧,不知道誓儿在这里适不适应,会不会哭闹,这是他第一次离开自己身边。
“妈妈,我知道了!你下午可一定要来接我!林誓答应着说道。
“嗯,我下午来接你,快进屋吧,你进屋坐好,我就走。·······
林誓进了教室安分的坐在座位上;别的小孩被送去幼儿园父母离开时都会哭闹,只有林誓安安静静的,可能是因为幼儿园教室里彩色电视机放着奥特曼的原因,那是第一次见到彩色的电视,他的家里只有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还时不时没有信号。
其实整整一天谢娟都不曾离开,暗中看着林誓,看到自己的儿子很安分,悬着的一颗心落下了。
林志勇在林誓四岁时便和组里的几人出门打工了;一共去了四个人,其中就有程建中,出门打工就是他组织的,说在温州那边有亲戚开厂子做水龙头之类的需要人,说是挣钱,就去了。
只不过,去的四个人变成了两个,只剩下林志勇和程建中;另外两人呆了几个月就回去了,说是家里田地牲口照应不了,也有可能在厂里不自由,待不习惯。
当然!确实挣到钱了,林志勇每年过年回来都可以带回来两千来块,可比种庄稼挣得多了!
所以领孩子,种田·······都成了谢娟一个人的活,她并不觉得苦,生活嘛,本来就是这样!
————————————
幼儿园两年里,林誓学会了很多字,也会帮自己妈妈干一些家务:喂鸡、喂鸭、喂猪、扫地······就是那种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林誓上二年级了,是在村里离幼儿园不远的天门中心小学上的。
小学距家更远了,有七八来里那么远,路是泥巴路,下过雨天更加不好走,谢娟都会将儿子轻轻背起,免得打湿孩子的裤腿,让他在学校里冻着。
过小年前夕,林志勇回来了,只不过这一次回来明显憔悴了不少,额眉纹多了一些。
夜晚,林志勇等儿子睡着,拿起带回来的行李箱放在桌子上面,很破旧,一看就是那种花一点钱从二手市场淘来的。
林志勇凭借着微弱的白炽灯灯光转动数字密码锁,打开行李箱,从里面翻出一沓钱:一沓有两块砖那么高,被行李箱里破旧的衣服左一层右一层紧紧地包裹着。
“娟,这是十万元钱,可以拿出一万作为日常开销,其余的钱藏起来,不要让第二个人知道,包括我。林志勇拿着钱郑重的交到谢娟手里,看着她的眼睛语气深沉严肃的说道。
当林志勇拿出那出那沓钱的时候,虽然是用黑塑料袋外面缠了透明胶布,谢娟已经猜到那个是什么了,毕竟前几次他都是这样把钱交给自己的;可当林志勇将钱拿到她的手上,告诉她十万元时,还是让她吃了一惊。
十万元!!
十万元什么概念,那可是全组人需要种庄稼不计较成本两年的收成!不,三年,或者更多年!
不知道是吃惊呆住还是十万元过于沉重,以至于那沓钱掉到了地上,发出“吧嗒一声。
林志勇赶紧将钱捡了起来,递到谢娟手里,再次千叮万嘱咐:“娟,藏起来,藏好,不要声张,无论谁来找你借钱你都说没钱,谁都不要告诉。
“这钱你哪来的?一年十二个月,你满打满算也就出门十个月,一个月一万?你去抢银行了?谢娟这一次拿稳了钱疑问着问道,她的心还在扑通扑通剧烈的跳动着;
她吃惊过后更多的是担心和害怕。
“不要问,没事的,你要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小宝,誓儿!以后他就不需要跟我们吃苦了,这钱以后给他盖房子,娶媳妇,不要声张!
谢娟听到丈夫林志勇说完,不再说些什么,把钱放回他破旧的行李箱,坚定有力的嗯了一声;
他们太穷了,以至于他们生孩子都是程大哥借的钱。
这一刻谢娟的心里萌发了和丈夫林志勇一样的想法,甚至脑海里迅速闪现出丈夫李志勇所说的美好画面,为了小宝,誓儿!
——————————
程建中是和林志勇一起回来的,仿佛时间在他身上定格了一般,体格更加强健,浑身都透着果断、干练,样貌并没有太大变化;
夜晚,女儿被安排在另外一个房间睡觉,女大避父是传统规矩;程建中和老婆儿子躺在床上,等躺在中间的儿子睡着之后,把儿子搂到女儿房间,回房和自己老婆亲热。
俗话说: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程建中躺在床上累的气喘吁吁,此刻觉得老话果然是对的,是不会骗人的。
程建中妻子躺在他的臂弯,看来这次地耕的让她很心满意足。
“你在外面挣的钱只够娃们吃喝上学开销;丫头也真是的,都不让她上学了,不知道帮家里干农活,节省一下开销,死活不愿意,非要上学;儿子上初一了,又是一笔大开销!女人说着脸上堆满了愁容,儿子上学就让他上,可女儿终归是要嫁人的;
重男轻女还是在家庭中普遍发生!
“女儿要上学就让她上,上学才有出息,你看做主席的,当官的,哪个没有文化。钱的事不用着急,过两年在那边安顿了,就把你们都接过去!程建中知道妻子照顾整个家庭很难,抽着烟安慰说道。
“你每年都是这么说的,至从你那个什么亲戚厂倒闭之后,这两年拿回的钱越来越少,你们到底在外面做什么都不肯告诉我,让我怎么放心。
“工作方面不好说,钱的事,如果真的到了穷困潦倒,拿不出一分钱的时候,那可以找志勇家借一点。
“今年什么时候走?还是和林誓他爸一起?
“嗯。过了正月十五,正月十六就走,厂子那边还有活·············
————————————
正月十五元宵节,林志勇给儿子买了一个大大的红灯笼,吃了团圆饭,正月十六便和程建中一起离开天门村前往温州。
大巴车速度快,舒服但价格相对的要贵;而绿皮火车就成了出门打工人的首要选择;火车站,人潮涌动,可以看到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人们匆匆而过;唯一的坏处就扒手比较多,人多的地方好下手,所以人群中不乏有喊声响起‘谁偷我的东西啦’,丢东西的人。
林志勇和程建中坐在火车等候厅的座位上,两人坐两边,东西放在中间的位置上,都是家里人准备的腊肉和生活用品。
程建中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硬盒红旗渠,递给林志勇一根;
“你知道我不抽烟的。林志勇将香烟推了回去。
程建中顺势放入自己的口中,拿出打火机点燃,抽了一口,让烟气在胸膛里停留了一会,紧接着舒服的从口鼻吐出一阵烟雾说:“万一学会了呢!
林志勇扯嘴笑了笑算是对他的回应。
“家里交代清楚了吗?程建中鼻子呼出一阵白烟。
“嗯!你呢?林志勇问道。
“我?呵!没交代!这一次,程建中扯了扯嘴角,漫不经心的说道。
林志勇猛地抬起头,直愣愣的看着程建中;两人目光碰撞,都清晰的看到对方的眼睛,互不躲闪。
两人相视一笑,不言而喻。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生活如旧,没有任何波澜起伏。
唯一一件事也就是程建中老婆还是找谢娟借了钱;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借钱的,但抵不过家里开销还是大:买稻谷,化肥,又赶上家里娃上月根本不够用;谢娟借了五百元给她,没有多说什么。
————
林誓十一岁了,上四年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