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架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字体大小
A-
18
A+
页面宽度
900

第1章

精彩节选


《春日归》还好,我未曾向他表明过心意,我死后,他大概是不会伤心的吧,只是……算了算了,我苦涩一笑,心想,其实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眼泪一颗一颗的落下,我最终还是仰头喝下了那杯毒酒,我来找你们了,你们一定要走慢一些,要等等晚儿……1“生了!
生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娘娘诞下公主,母女平安,”父皇说母后怀我时已30岁了,老来得子本是一件好事,但母后身体一向娇弱,所以本不应该生下我的。
奈何母后心善,不忍自己的骨肉就这样没了,于是便拼着性命生下了我。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我出生在了春日的第一天。
父皇常说我是个有福气的孩子,一睁眼便看见了这天地间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好模样。
但唯一的缺憾便是来的太晚了些,于是父皇为我起名为姜岁晚。
一是因为希望我能够岁岁平安,二则是出于感叹了。
我叫姜岁晚,是姜国的三公主,父皇子嗣不多,共有三个孩儿。
阿兄姜恒之、阿姐姜睢宁和我。
阿兄与我是同胞兄妹,而阿姐则是我母妃挚友林贵妃的女儿。
阿兄与阿姐各长了我6岁和5岁,所以在阿兄与阿姐眼中我总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为此我狠狠的苦恼了一顿,但没过多久我便释怀了。
只因不管我在他们眼中是怎样的,阿兄阿姐都是这个世上除了父皇,母后和林母妃以外对我最最好的人了!
2“阿兄,在推高一些,我和阿姐都没荡起来”我坐在秋千上,迎着风大声着对阿兄说道,“那你们坐稳些,抓紧绳子,我要使劲推了”阿兄一边笑道,一边大声的回着我的话。
秋千越荡越高,我与阿兄阿姐的笑声伴随着秋千的荡起而起起伏伏。
眼见我与阿姐越荡越高,母后急忙喊道“恒儿,慢些推,别摔到你两个阿妹”说完,母后还不放心的站了起来。
听到这话,没等阿兄回话,林母妃便笑地对母妃说:“阿芸,莫急,恒儿心里有数的,他最痛爱他的阿妹们,怎会摔倒宁儿与晚儿,你呀!
就安心的坐下吧!”
说完话,林母妃便拉着母后坐下了。
“阿林,我这不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吗?
要真摔到可怎么了得。
以后万不能让他们这般玩闹了。”
母后娇嗔着
说道。
“你呀你呀!
怎的年纪越大反而越发操心,年少时你我不也这样疯玩吗?
可如今不也好好的吗?”
语毕,只见林妃娘娘拿起一颗葡萄递到了母后的嘴边,然后说道:“我的皇后娘娘呀!
莫急,莫操心了,陪你的阿林好好说会话可好?”
“母后,你与林母妃安心,我是万万不会让阿妹们摔倒的”见到母后如此担忧,阿兄连忙说着。
皇后就着林妃的手吃下了那个葡萄,随后无奈又微笑着说道:“罢了罢了,我不管了,随他们去吧”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我曾以为我们会一辈子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不曾美好总是容易破碎的,一切皆如泡影罢了。
3天德12年,北陈对姜国宣战。
国都内外皆人心惶惶,只因姜国子民心中明白,姜国实力大不如前。
而北陈国力强盛,子民皆以强悍著称。
此战,姜国恐难以胜出。
短短不到三月的时间,北陈一路南下,攻破了我大姜陌城,景城,卞城三座城池。
我大姜将士伤亡不记其数,我朝将领一一战死。
至此,我大姜已无将领可用。
就在父皇一筹莫展之时,外祖父定北侯顾战自请请命,率领20万大军前往嘉陵关,收复失去的城池。
“不可,顾将军,你从前在战场上受过伤,身体早不比从前。
外加你如今年岁大了,早该颐养天年,万不可在带兵打仗了。”
“陛下,老臣是姜国的子民,在国家危难之前,乞能颐养天年,做那贪生怕死之辈?
就算是死,老臣也要死在站场上!”
看着顾将军倔强的模样,皇上只会缓着语气道:“顾将军,你是阿芸的父亲,你要是在战场上有个什么万一,朕该如何向阿芸交代,此事不要在提了。”
“陛下,老臣不只是阿芸的父亲,更是姜国的子民。
臣自年少之时便守姜国,自此已有40年矣,臣不能就这样看着姜国就此一步步衰败啊!”
“顾将军!
你,”“陛下,其实臣也有私心,阿芸是臣的女儿,但也是姜国的皇后,若姜国亡,阿芸必不会生。
而臣的外孙与外孙女,他们做为姜国的皇子与公主,皆逃不过!
所以,恳求陛下准了臣吧!
了了臣做为一个父亲的私心吧!”
接着红着眼眶跪了下去。
就在一片沉默之际,宣政殿外的小
太监喊道:“皇后娘娘到!”
听此,皇上抚着眉心说道:“阿芸,你怎么来了?”
“陛下,请您答应父亲的请求吧!”
说着便跪在了地下,红了眼眶说道:“臣妾在门外听到了陛下与父亲的对话,臣妾了解父亲,此战父亲他必会去的!
无论是自请率兵前往还是自己私自前去,父亲他都会去的!
所以请陛下答应父亲吧!”
语毕,只见眼泪不受控制的留了下来。
“阿芸,你这又是何苦吗?”
接着挥了挥手说道:“罢了,罢了,朕准了!”
“多谢陛下”皇后梗咽地说道。
4七个月后,姜国进入到了冬季。
“阿姐,你说前线战况如何了?
许久没有听到有关外祖的事了。”
我满脸愁容的问着阿姐。
“小晚儿,你还小,莫要担心这些事。”
语毕,阿姐又温柔的摸了摸我的发梢。
“可我已快13岁了,早已不是小孩了。
我前日去见父皇,瞧着父皇头上似乎有了白发。
阿姐,我好怕。”
我躺进阿姐都怀里说着。
“晚儿,你要记住,无论怎样,阿姐都会护着你。
所以,莫怕。”
阿姐缓缓说道。
眼见着阿姐的神色愈发凝重,我赶忙说道:“阿姐,你也不要多想,在过三月,你便要嫁给外祖家的表兄了,”接着又调笑着“想的多可是会便老的,阿姐可是要当最美的新嫁娘的!”
听了此话,阿姐只是宠溺的说道:“你呀!
你呀!”
阿姐与外祖家的表兄自幼一起长大,从小感情便及好。
表兄出生后不久,舅舅便战死了在与北陈的战争中了。
为了纪念舅舅,外祖便为表兄起名为顾北望。
一来是希望表兄能够永远记住自己的父亲,二来则是希望表兄能够像自己父亲一般,能够保卫家国,不辜负姜国子民对定北侯府的期望。
外祖一生为国为民,现如今定北侯府唯有表兄这一条血脉了。
在阿姐16岁时,表兄便向父皇求了赐婚,待阿姐年满17岁便求娶阿姐。
如今距离阿姐17岁已不到三个月了。
在得知父皇赐婚后,阿姐开心了许久,只因阿姐马上就可以嫁给她心心念念的少年郎了。
没一会,大殿中的脚步声急匆匆的响了起来,“公主,公主,不好了,定北候顾将军战死了。”
我的贴身丫鬟喜儿红着眼眶慌忙着说道。
父皇
说,外祖本有机会活下来的。
两军作战之际,外祖以两万兵胜了北陈三万兵。
然而在北陈的将军撤退之时,外祖为防止北陈卷土重来,于是不顾自己伤重,冲上前去杀了北陈将军,但也因此丧了性命。
我问父皇,可外祖从不是急功近利之人,为何非要在那时去杀了那北陈将军。
父皇却神色悲痛地说,“你外祖父在前几次做战中受了重伤,已到了药石无医,油尽灯枯之时了。”
原是外祖怕他死后姜国无人可对抗那北齐名将,于是才拼了性命上前去杀了那将军。
北陈因那将军的死伤了元气,选择了休战三年。
只是唯一的要求便是和亲,要我姜国公主嫁入他北陈皇室。
外祖用自己的性命为姜国争取了三年缓息的机会。
宣政殿内一片沉寂,无人言语,不久,只见阿姐跪了下去,坚定地说道:“父皇,儿臣愿意前往北陈和亲,为姜国争取三年休养生息的机会。”
听此话,除了阿姐,殿内其他的人都露出了背痛的神色,继而只见父皇说道:“宁儿,北陈苦寒,你身子自小娇弱,去了会受不住的。
父皇会在想别的法子,你莫要再说这话了”“父皇,没有其他的法子了,”阿姐红着眼眶说到:“姜国进年来战争四起,百姓日子过的艰辛,朝堂内外皆是人心惶惶。
若女儿前去和亲的话,那么姜国就会有一丝机会。”
听了阿姐的话,父皇怒道:“不要说了。
姜睢宁,你记住,你是朕的女儿,朕是天子,绝不会用自己的女儿去求和。”
“可我不光是您的女儿,我还是姜国的公主。”
阿姐的眼泪顺着脸睱一颗一颗落下,继而又坚定的说道:“女儿身为公主,既享受了姜国所给予的荣耀与富贵,那么也该承担起身为公主的责任。”
父皇一步步走下台阶,看着阿姐问道“那你可曾想过你的母妃,想过你那未来的夫君,你该让他们如何?”
沉默许久后,阿姐缓缓说道:“母妃没了我,还会有阿兄与阿妹的陪伴,也会有父皇与母后的照顾,母后应不会太过伤心的。”
紧接着又坚定地说道:“而他,会懂我的。”
我明白阿姐虽平日里温和,但其实性子却很倔强,只要阿姐决定要做的事那么便一定会去做。
其实我心中明白,
阿姐她一定会去和亲的,而我也快便要失去我的阿姐了。
5最终,父皇同意了与北陈的和亲,婚期定在了一个月后。
再过一月,阿姐便要独自一人嫁去那北陈了。
在答应与北陈的和亲后,阿姐便退了与表兄的婚约。
而阿姐继那以后便再也不与表兄见面了,即便表兄每日都执着着在阿姐殿外等待。
我问阿姐为何不见,阿姐只说不想见。
其实我是知道的,阿姐是怕见了表兄后,自己便舍不得了。
在阿姐出嫁的前一日,阿姐去见了表兄最后一面。
相见时,他们没有像以往那样彼此相拥,也没有失声痛哭怒斥命运的不公。
他们彼此微笑着看了对方很久很久,“宁儿,我带你走,我们离开姜国,随意去哪都行。”
顾北望伸出手,慢慢说着:“好吗?”
而姜睢宁却后退了一步,缓慢着摇了摇头,“你我都知道,我们不会的。
你不会放弃你身为将军的责任,我也不会忘记自己身为公主应有的担当。”
继而又留着泪说着:“我们走不了,也不会走的。”
“那我怎么办,没了你,我又该怎么办呢?”
紧接着又红着眼眶说“你一个人在陈国又该怎么办呢?
我真的好舍不得你,”姜睢宁擦了擦眼泪,接着又微笑着说:“那我便在北陈等你,等你来接我回家。
好吗?”
“嗯”顾北望坚定的点了点头,又说道:“我一定会接你回家。”
听了此话,姜睢宁笑了笑,转了身一步步向殿内走去,“顾北望,记得照顾好自己。”
再见了。
天德13年,陈国与姜国停战。
同年,姜国长乐公主姜睢宁嫁往陈国,相结两国之好。
这天,林母妃失去女儿,表兄失去了意中人,而我也彻底地失去了我的阿姐。
长接长,烟花散,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自阿姐前去和亲后,林母妃便病了。
无论怎样用药材养着,身体都好不起来。
我知这是心病,无论我与母后怎样逗林母妃笑,林母妃脸上的笑容还是愈发少了起来。
瞧着林母妃没有神采的眼睛与枯瘦的面容,我想了想,我好像许久没有见过林母妃的笑容了。
天德十五年冬,距阿姐嫁往陈国已有两年。
这两年内,我变了很多。
我不再像以前一样喜爱撒娇,我改了自己从前懒散的脾性。
拿起了从前最是厌烦的书卷,也逐渐从母后手中接管过了后宫事物。
我想像阿姐一样,为父皇,为姜国子民做一些我所能做到的事。
可当我看着父皇发中的白发渐渐增多,看着母后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看着林母妃整日都呆坐在宫门前,瞧着阿兄愈发忙碌的背影。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还是没能帮我的亲人分担,没能改变这一切呢?
我哭着问喜儿,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该怎么办。
她却只是心疼地说,公主您还小,不要想这些了。
我暮着反映过来了,我才十四岁。
可是,我已经十四岁了,我早已长大了。

===>戳我阅读更多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