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晴大丫是古代言情《典妻归来,看我如何带飞娘家》中的主要人物,梗概:【温馨日常种田文】苏晴穿越了,成了古代苦命农妇苏大丫,年仅20岁却已是俩娃的妈,还背负“扫把星”骂名,被婆家扫地出门。更惨的是,她被前夫典给府城贵人当生育工具,归来时娘家为她债台高筑,自己还落下“水性杨花”的恶名。接收这具身子后,苏晴撸起袖子加油干,充分发挥“苦瓜大队”能干属性,娘家个个把她夸!吃饱穿暖有余钱后,她却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讲课的先生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面容慈祥。他见苏父一行人进来,微笑着站起身,拱手行礼道:“诸位可是来探访的?我是这里的夫子,姓李。”
苏父连忙学着对方行礼的样子回礼,恭敬地说:“李夫子,打扰了。我是隔壁苏家村的,我就是想来问问夫子,看能不能让我这几个小子有机会在您这儿学上几个字,将来也好有个出路。”
李夫子闻言,目光在苏父身后的孩子们身上扫过,见一家子穿着破旧,却干净整洁,难得的是还有一副向学之心,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李夫子人品上佳,还曾考中过举人,已过花甲之年,原本在县城养老。
被王家村的富户王老爷特地请来为他儿子教学,但王老爷也舍不得出太高的报酬,就出钱修建了这间学堂,送给李夫子,让他再招附近十里八村的孩童入学。
平日里,李夫子不仅拿着王老爷家的束脩,还收其他孩子的束脩银子,积少成多报酬也算得上丰厚。
但近年来天气较为干旱,附近百姓家的日子难过,送来读书的孩童并不多,所以看到苏家家境应该算不得好,却愿意送孩子来读书,很是惊喜。
他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欢迎欢迎。孩子们看着都挺机灵,若是有心向学,我这里自是欢迎之至。”
苏晴在一旁,见气氛融洽,便轻声对弟弟们说:“还不快向李夫子行礼问好?”三强几个连忙上前,学着苏父的样子,恭恭敬敬地向李夫子行礼,口中齐声喊道:“李夫子好!”
李夫子笑得更加开怀,他摸了摸几个孩子的头,说道:“好好好,你们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之前可认字?”
“三强/四强/五强,8岁,不认字。”三人红着脸,异口同声回答道。
“这年纪有些大了,怎么这时候才送来启蒙。”李夫子轻声说道,但看几人的穿着也能理解。
“夫子,这是我们村的。”这时苏家村村长的小孙子从外头,跑了过来,还捅了捅三强的胳膊问道:“三强,你们怎么来了?”
“苏铭,你站好。”李夫子也不生气,只笑着问道:“从哪跑过来的?”
“李夫子,我刚刚憋不住,去了趟茅厕。”苏铭立马把手放下,严肃着小脸回道。
“好,那你带他们去那边坐会儿,等会儿让他们也跟着你读读书,感受一下。”
李夫子摇了摇头,开口让他们几人去课桌坐着,转头对苏父说道:“束脩是每年三两银子,也可以按月收,会稍微高些,每月300文,中午在这吃,包午餐,每月沐休两次,每次1至两天时间。”
苏父听后,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些许思索之色,但随即又坚定下来,说道:“多谢夫子能够收下他们。”
苏晴也施了一礼后,从怀里掏出十两银子说道:“李夫子,我是他们的阿姐苏晴,我们按年交束脩银子,以后就麻烦您多多教导他们几个。”
交了束脩银子,又问清楚以后要准备些什么东西,苏父和苏晴跟三强几个打了声招呼后,就先回家了。
父女俩还没走到刚刚那片茭白丛,苏大强就跑了过来,问道:“爹、小妹,三弟几个呢?”
“已经在学堂跟着读书了。”苏父笑着回道:“申时过后学堂才放学,到时候跟着苏铭一块回来就成。”
“这么快啊!”苏大强感叹道:“那我们回家吧?二强还在那边等着呢!”
“三强几个机灵,李夫子没怎么问话,就给直接收下了。”苏晴笑着问道:“大哥,你们采摘茭白也挺快的,这就等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