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开局创建天道楼韩羽程处最新章节免费阅读_大唐我,开局创建天道楼全集免费阅读

作者:知鱼小生 更新时间:2024-11-25 23:50:35

主角韩羽程处的古代言情《大唐我,开局创建天道楼》,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知鱼小生”,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韩羽穿越大唐,获得一座天道楼。  天道楼可测命途,推运理,更能兑换过去未来的任何事物。  程咬金:“我都要死了,天道楼主两个胶囊就把我整活了。”  尉迟恭:“摊牌了,马蹄铁图纸是在天道楼买的。”  孔颖达:“先祖之言竟有五种解释,老夫秃了啊...”  李世民:“古往今来,唯有天道楼主配与朕签订合约。”  闲坐长安天道楼,静看风云动九州!...

展开

第20章


李二看见孔颖达三人进来,当即笑道:“冲远,在你们走后,朕苦思冥想,终于被朕想出来了破解之法。”

孔颖达斜眼看看颜陆二人,表情像是在说,看,我就说圣上一定会把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

“敢问圣上有何破解之法?”

孔颖达松了口气,不管是谁想出来的,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行。

“办法就是注释。”

“注释?”

三人异口同声道。

古人读书也是有注释的。如汉代毛亨为《诗经》作的注释叫《毛传》,同样为汉代的郑玄在为《诗经》注释时,为《毛传》作了订正和补充,郑玄的注释叫《郑笺》。

这些注释都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再加上自己的感悟,自成一家之言。

孔颖达等三人就不大理解,这些注释有些便有歧义,用歧义去解释歧义,那不就更有歧义了吗?

只见李二笑道:“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朕的注释跟古人的注释不一样。朕的注释绝没有歧义。”

颜师古奉承道:“既是陛下所想出来的办法,必定前无古人。”

李二捋着胡须,道:“朕要的注释,乃是要你们把朕的意思毫无保留地誊写在原文后面。”

“???”三人一脸懵逼。

“哎,榆木脑袋,写书,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后面作出注解,统治者可以指引百姓做事,而不需要让百姓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样一来,哪还有歧义啊?你们说,对吧?”

“啊??”

三人嚷道。

你管直接翻译成大白话叫注释?

“论语中每一句原文,都写出唯一的解释。问题当即迎刃而解。”

孔颖达感觉自己在跟傻逼讲话,“陛下,如此一来,一本十万字的著作,会变成五六十万字,甚至一百多万字啊。”

颜师古和陆元朗也忍不住了,”陛下,纸贵啊。”

关键是,工作量多大你知道么?

李二一脸不悦,“你们让朕想办法,朕想出办法,你们又否决,你们是不是故意戏弄朕?”

“臣不敢。”

“圣人之言若被误解,你们担得起责任吗?”

“……”

“朕命你们把四书五经里每一句都要作上注释,让流言从此杜绝。”

“啊??”

“朕说得不明白么?”

“明白。”

孔颖达、颜师古、陆元朗心里在滴血。特么这是人干的活?

“明白就退下吧。”

三人悻悻然离开大殿。

“那房杜二人还是人么,想出这样的馊主意?”陆元朗破口大骂。

“干活的又不是他们。”

颜师古已经开始感叹往后的时间都要耗费在大量无意义的工作上面。

孔颖达想说什么,又憋住了。

三人回到国子监,开始工作。

孔颖达说道:“这件事既然是因《论语》而起,那就从《论语》开始吧。”

说罢,翻开书本,打开第一页。

念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颜师古负责翻译成大白话,“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陆元朗提笔便写。

孔颖达继续念道:“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颜师古道:“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陆元朗提笔便写。

孔颖达念道:“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颜师古道:年长的人说,你手脚都不勤劳,连五谷都分不清楚,怎知你夫子是谁?“

陆元朗提笔,哎……不对,陆元朗说道 :“这话不是这么翻译的?根据前言后语,子路跟孔子游学,落在后面,遇到一位挑着农具的老农,于是问自己的先生在哪里。老农不可能初次见面就怼人家吧。“

颜师古翻译了大半天,早就憋了一肚子气,“那你说怎么翻译?”

陆元朗道:“应该是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才对。”

两人争得不可开交。

“冲远,你评评理。”

“我……我特么哪里知道?”

三人干了一天,进度慢得可怜,现在又卡了。

这样下去,得干到猴年马月。

关键是这种注释太低端了。

谁要花钱买这样一本大白话写成的书?

别人注释,不说开宗立派,也得成一家之言。

孔颜陆三人注释,就是水字数。

“去他娘的,老子不干了。”

孔颖达第一个发飙。

“老子也不干了,读书贵在不求甚解,现在一字一句翻译出来,完全没了味道。”

陆元朗抄得手腕生疼,早就想扔笔了。

颜师古无奈道:“可是圣上要我们这样注啊,君要臣注,臣不得不注。”

陆元朗道:“冲远,这事是那天道楼主弄出来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老子就算水字数也不找他。”

想到韩羽那张得意的嘴脸,孔颖达就气不打一处来,“拿笔来。”

“冲远,这书就算给你写出来,也是贻笑万年啊。”

孔颖达一下握不住笔,是啊,给后世的读书人瞧见我写这样的书,还不被人指着脊梁骨笑?

“走,跟我去天道楼。”

孔颖达咬了咬牙,带着颜陆二人出了国子监。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棠梨读物回复书号1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