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韩羽程处的古代言情《大唐我,开局创建天道楼》,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知鱼小生”,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韩羽穿越大唐,获得一座天道楼。 天道楼可测命途,推运理,更能兑换过去未来的任何事物。 程咬金:“我都要死了,天道楼主两个胶囊就把我整活了。” 尉迟恭:“摊牌了,马蹄铁图纸是在天道楼买的。” 孔颖达:“先祖之言竟有五种解释,老夫秃了啊...” 李世民:“古往今来,唯有天道楼主配与朕签订合约。” 闲坐长安天道楼,静看风云动九州!...
“怎么样,诸位,圣人之言如何不被误读的方法想出来了吗?”
孔颖达一向自视甚高,但现在也放低了自己的姿态,只求尽快想出解决之法。
“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问题,为何冲远现在会想出来?”
颜师古,陆元朗等人均摇头道。
“哎,今日老臣去拜访那天道楼主,本想锉锉他的锐气,没想到对方却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当时比现在的各位还狼狈。”
孔颖达想要自己一代大儒,竟在一个商人面前哑口无言,登时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一句话有五种不同的解释,有些解释甚至还完全相反,肯定不可能均为圣人的意思,究竟哪个才是圣人真正的意思,让天下人不再误解出其他意思,才是我等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啊。”
陆元朗总结道。
“德明有何高见?”
德明是陆元朗的字。
“没有。”
陆元朗倒答得干脆利落。
见孔颖达一脸失落,他又说道:“何不找圣上裁决?”
孔颖达一听,对呀,能决定圣人语录到底是哪种意思的人,除了当今圣上还能有谁。
当即伙同颜师古和陆元朗火速进宫面圣。
李二听到三人的汇报,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那还用问,当然是‘统治者可以指引百姓做事,而不需要让百姓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个解释才是最符合圣人原意的解释,其他都是胡说八道,妖言惑众。”
“那便请圣上昭告天下,告知天下读书人,这才是唯一一正确的解释方式。”
孔颖达当即说道。
“那便昭告……”李二话没说完,当即觉得不对劲,如何昭告天下,贴皇榜吗?这样一来,岂不是让百姓都知道朕的想法?
若让老百姓知道统治者的御下手段,他们会不会生出异变之心?
李二为难了。
真正的坑在这里等着朕啊。
“又是那韩羽弄出的鬼。古往今来,圣人之言就只有一种解释,到他那里却凭空生出五种来。依朕看,根本不用理他,他爱怎么解释怎么解释。”
李二恼道。
孔颖达不同意他的做法,道:“这确实是韩羽弄出来的,可如果陛下不理他,难保他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公诸于众,告知其他人。这样一来,可是直接挑战陛下的权威啊。”
“他敢?”
话一出口,李二就后悔了。
好像还没有什么韩羽不敢的。
李二态度一下软了,“那诸位爱卿有何办法啊?”
“没有。”
孔颖达、颜师古、陆元朗三人倒回答得干脆。
“行了,你们先退下吧,朕想到对策再唤你们。”
三人当即告退。
孔颖达一副终于把包袱甩掉的表情。
这下换李二头疼了。
“不对啊,孔家老祖的话被人误解,子孙不头疼,怎么换朕头疼了?”一下想到孔颖达离开时的那个表情,李二就觉得自己没有金刚钻,偏揽了个瓷器活。
对身边的太监说道:“唤玄龄和克明过来。”
盏茶时间,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大臣便赶了过来。
“陛下,找我们这么急,所为何事?”
说话的是房玄龄,身为中书令,擅于谋篇布局,运筹帷幄。
旁边的是兵部尚书杜如晦,擅长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出关键,做决断。
两人辅佐李二期间,同心济谋,被后世传为美谈。
很快,两人将面临职业生涯严重的考验。
两人面色凝重地听完李二的说话。
“你们觉得朕应该如何?”
两人思索良久,杜如晦先开口,“有了,陛下何不出本《论语注释》,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后面作出注解,统治者可以指引百姓做事,而不需要让百姓知道其中的道理。然后令天下读书人以此为参考书目,不就成了?”
李二一听,拍手称赞,“克明不愧为决断高手,一下就点出解决之道。只要在每一句话后面都作出注解,那就不怕有任何歧义。而且寻常书籍,一般老百姓人家是不会去看的,这样便不怕引起民心异变。”
房玄龄说道:“不仅要给论语作注解,四书五经也要注解。”
“对,”李二兴奋地说道,“所有的古人之言都要做上注解,哈哈……韩羽,你给孔颖达出了难题,没想到最后给朕破了,天道楼主,也不过如是。”
回头对身边的太监说道:
“立马去唤冲远等人过来,就说朕想到了破解之法。”
“那没什么事,老臣就先告退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见李二把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也不留下来看热闹了。
“嗯,爱卿慢走。”
送走了房杜二人。
孔颖达、颜师古、陆元朗匆匆赶来。
“我等苦思冥想都想不出办法,圣上盏茶功夫就想出来了?”
“没看见房杜二人从大殿里出来吗?”
“没看见。”
孔颖达笑道:“没看见就对了,圣上每次做完重要决断都让两人提前溜了,好让别人知道是他自己的功劳。”
颜师古和陆元朗一听,不敢接话,他们可不敢腹诽李二,背后也不行。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棠梨读物》回复书号【1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