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萧姚韩叔旸的精选小说推荐《明代妙手》,小说作者是“萧姚”,书中精彩内容是:二十一世纪的小中医意外穿越到大明,凭借独步天下的医术名满京师,给明宣宗看病,收于谦的儿子为徒,推行医疗改革!一步一步走向权力巅峰!“萧大人,药材价格太高啦,百姓用不起!”“放心放心,我给你们把药价打下来啦!”“萧神医,杨阁老又找你过去看病呐!”“没空没空!让他来挂号!”“萧大人,有医学考生互相抄袭如何?”“出甲乙卷!打乱选项顺序!”“萧大人,有新科医生不会看病如何?”“让他们......
“瞻基,此番出征,不同以往,二叔那里,万要留些余地。”乾清宫里,孙贵妃陪着朱瞻基吃出征前的最后一次早膳,像是一个妻子在嘱咐即将远行的丈夫。
“我理会得,缘儿,你在京师万要保重,太后是信得过的,我把萧姚留在京师,若是身子不适,可传他入宫。”
原来孙贵妃的闺名叫缘儿。
朱瞻基右手拿筷子吃着饭,左手却抓着孙贵妃的手,此间柔情,不必多说。
“瞻基,那萧御医的医术独步天下,出门在外不比宫里,有这么个精妙的大夫跟着你,臣妾也放心些。”
孙贵妃与朱瞻基青梅竹马,一身牵挂只在他的身上,自然是想把最好的给对方。
“此事不必再议,就让萧姚留在京师。”朱瞻基虽然口气硬了些,但是满目柔情,韭叶一般修长的眼眶,竟然漾出些思念来。
萧姚要是在这肯定会说,这还没出征的,就这么肉麻啊!
“既然如此,那皇上出征一日便绝食一日,干脆饿死自己,好叫皇上回来见个尸首!”孙贵妃赌气似的,别过脸去。
朱瞻基一听,妹子连瞻基都不叫了,连忙道歉:
“好好好,朕就依你,带上那萧姚,朕三日便给你一封信,派快马传回,如何?”
“嘻嘻,那就这么讲定了哟。”
“你呀~”
……
萧姚不会骑马,朱瞻基为表示宠信,特批他与自己同乘一舆。
这可是把一干内侍羡慕哭了,这是何等殊荣啊!
但是他们都没想到,这俩天下第一无耻和天下第二无耻在马车里头……
“吕布,咬他,咬他呀!”
“李元霸,给朕上!咬死他!”
朱瞻基的龙舆跟个房车一样,上面吃喝拉撒一应俱全。在马车的一角上,君臣两人正撅着屁股一块斗蛐蛐呢。
“哈哈哈哈,臣的吕布赢啦!皇上,给钱给钱!”
“你这无耻之徒!居然给你的蛐蛐喂春药!”
一开始斗蛐蛐的时候,萧姚就说自己有法子让蛐蛐的战斗力变猛,朱瞻基不信,非得试试。
“皇上,你这就不对了,你说让臣试一试的呀,我这枸杞子不能白喂!赶快给钱!”
“哼!没有!”朱瞻基无赖一样地一屁股坐下。
“皇上,你真是无耻呀。”
“你说什么?!”
……
大军从京师出发,不用十日就到了济南城下,朱瞻基亲自督战,由英国公张辅率兵,攻打济南城。
汉王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大将,长期和蒙古人作战的经验在此时派上了用场,偌大的济南城被他防的是密不透风。
朝廷这边的士兵虽说强攻不下,却也没有多少实际死亡,毕竟都是一家人。
明朝实行的是世兵制,很多兄弟父子都在军营里,双方都不会下死手的。
“张辅,最近几日将士伤亡情况如何?”朱瞻基倒是先不关注战况,他以为这场仗打赢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回皇上,这几日直接阵亡的将士不过百人,只是受伤的很多。”英国公张辅见惯了大战场,这等伤亡在他眼里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陪朕去军营看看吧,萧姚,你也来。”
此时正值傍晚造饭,朱瞻基出了中军大营往东走,就看见不少胳膊上扎着布条的士兵,随着活动,伤口渗出鲜血,将布条染红。
再走一段路,就看见有三三两两的士兵互相帮着包扎伤口,那伤口包的歪歪扭扭,有的一活动便又散开来,简直不能直视。
“拜见皇上!”
“张辅,传我指令,凡带伤军士,见我不必行礼。”朱瞻基实在不忍这些替他拼杀的将士为了些虚礼还要起身,再扯动伤口。
“皇上真乃千古第一仁君呀。”萧姚见缝插针的拍马屁道。
“闭嘴!这是你拍马屁的地方吗,还不赶紧去看看朕的士兵!”朱瞻基这会满面愁容,哪还有好脸色给萧姚!
萧姚那是何等的脸皮,连忙换了张脸说道:“得嘞,臣这就去办~”
萧姚的包扎技术自然不用说,他和朱瞻基随性所到之处,见到有伤军士便出手帮人包扎,他发现,很多士兵因为缺乏正确的卫生常识,导致伤口感染,造成残疾甚至死亡。
这种大量的非战斗减员,才是明军伤亡的根本原因。
“皇上,臣有本上奏。”
“你小子不拍马屁了?朕倒要听听你有何本可奏。”
“臣方才在给将士们处置伤口的时候发现,我大明的将士受了伤,多半是互相包扎,老兵倒是还有些经验,这新兵就不好说了。”萧姚如此陈述道。
“朝廷不是每年都派医士到各个军营中吗,怎会如此?”朱瞻基疑惑道。
“皇上还不明白?那些派去的大夫,恐怕早成了军官们的私人郎中了!”这种话,除了于谦,还有谁敢说。
于谦作为朱瞻基钦点的平叛汉王的扈从大臣,自然有巡视军营的责任,他刚从右军巡视回来,就遇见皇上一干人等。
他这话说出来,张辅倒是没有不悦,他可是英国公,自己配个医士自然是简单的很,自然用不着挖朝廷的墙角。
“那么以你之见,应当如何?”
朱瞻基对军队医疗系统压根就没什么概念,有人问他更懒得动脑子。
“臣奏请,改革军队医疗制度,按照部队规模,选派军医!”萧姚说道。
在此之前,大明军队的军医一般由各个卫所在当地的医户里面征调、选派,萧姚他爹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也导致了来源极其不稳定,水平稍微好点的大夫,很快就会变成高级将领的私人医生,下层的士兵几乎得不到什么医疗资源。
所以大部分的外伤都是士兵互相包扎处理。
萧姚提出这个构想,无疑是要打破之前明朝的军队医疗体制,甚至可能为此成立一个新的部门。
张辅虽然忠诚,但他可不傻,这事很显然对他是有利的,自然不会出言反驳。
“末将赞同鬼手先生所言,此举对提高军队战斗力大有裨益!”
“朕想问,此时此刻你去哪给朕变出这么多军医来?”
“额……”这一下真把萧姚问住了。
“依臣之见,不如让萧先生选一些伶俐手巧的士兵,临时培训一下。”
于谦听懂了萧姚的意思,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行,不愧是他萧姚的偶像,没一句废话。
朱瞻基思索着此时的利弊,作为皇帝,考虑的永远是自己的皇权问题。
“好,就依于谦所言。萧姚,你在五军中各选五十人,总共250人,我给你半天时间,你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伤口,若是办不到……”
让他领导二百五呗就是……
朱瞻基想了想又说:
“要是办不到,朕就治你个欺君之罪!”
这也能欺君?
“臣遵旨。”
萧姚此举,并不是想一下子就把大明军队落后的医疗制度改变过来,这绝非一日之功。
现在最要紧的是培养一批护理人员,减少军队的非战斗减员。
换句话说,在任何的医疗活动当中,护理人员永远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才是医疗活动实际的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