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朱由检李自成)热门小说_《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作者:少司寇 更新时间:2023-03-04 09:30:15

正在连载中的小说推荐《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朱由检李自成,故事精彩剧情为:“举人窦顶与窦氏全族上下人等早已不堪忍受残明暴政,早已心向我大顺天威许久,如今得见王师来,如久旱逢甘霖!窦家愿奉十五万石粮食犒劳天军!”窦顶说完就对杜亭松等近卫军叩拜起来“你他娘的还是举人,说的是什么鬼话,肏你老娘的,我大明伟大的皇帝陛下数下罪己诏,殚精竭虑,宁可自己缺衣少穿,也要分我们田地,减我们赋税,还对我们这些当兵的也嘘寒问暖,他娘的居然说我大明皇帝陛下施行的是暴政,老子结果了你!”杜亭松...

展开

第16章

一、作品介绍

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别名《穿越明朝当皇帝》,是一本十分耐读的穿越、历史、种田、作品,围绕着主角朱由检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少司寇。《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小说连载中,最新章节第700章 大结局,作者目前已经写了150.1万字。

二、书友评价

这应该算得上是我第一本完全读完的历史类小说

完结撒花?,安了各位[OK] 不得不说,本书是我看过最爽的了,有后来者我也是很推荐看的[赞] 细节就不要太在意了,咱们也是能自圆其说的,有一些错误就当它是错别字,咱们在评论区直接给它改了[你细品]

快看完了。基本无尿点,可看

三、热门章节

第44章 自绑双手,请天军处置

第45章 责问邢氏

第46章 但凡为一汉家儿郎者,岂能容忍胡虏窃我中华

第47章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

第48章 奉旨攻城,问其投清之罪

四、作品试读


李自成因此不得不重新思索起朱由检的话来,说道:“看这朱由检的意思,朱由检没有让吴三桂投降满清,不然朱由检也不会杀他吴三桂全家,因而这说明吴三桂借清兵剿我们是他吴三桂自己的主意,而不是崇祯真想借清兵除掉我们,看样子崇祯是真把建奴视作了最大的敌人。

李自成说后就又道:“建奴既已入关,且意在夺取京师,还说要替崇祯剿灭我们,说明这建奴就是朝我们来的,我们也得把建奴当成最大的敌人,不过,对于建奴,诸位对有何应对策略?

李岩先说了起来:“大王,臣认为,当答应明廷皇帝朱由检的要求,归附大明,共抗建奴,现在还不是大王称帝的时候。

“李岩,你这话说的,区区建奴,我大顺还需要靠一个日薄西山的腐朽朝廷联合才能打败?你这是小视我大顺,还是太看得起他建奴?!我刘宗敏就不相信他建奴是刀砍不死剑刺不穿的铁人不成!

刘宗敏见此便直接向李自成拱手道:“大王,臣请命率五万精兵出关灭了建奴,还有那吴三桂!

“他娘的这些关宁铁骑这些年打的什么仗,丢城弃土,到现在还没灭了建奴,结果还投靠了建奴,我看他们是在养寇自重!

崇祯这家伙也是够昏庸无能的,当的什么皇帝,白拿那么多银子养他们,要是把这么多银子给老百姓,没准老子也不会反,也不会和大王一起夺了他朱家的江山,再说,要是老子每年拿上七百万两银子,别说建奴,就算是鬼魅夜叉,老子也早已杀了个干干净净!

反正,老子到时候得问问吴三桂这没用的东西,到底他娘的会不会打仗,还将门,就他娘的一怂包软蛋,狗屁将门!

刘宗敏接着就信口骂了起来。

牛金星大声附和起来:“权将军说的好!不像李岩,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大王,非臣长建奴志气,而是建奴的确不容小觑啊!以臣看,吴三桂也非不愿灭建奴,而实在是他也非建奴敌手啊!大王即便不愿称臣于朱由检,亦当与南明修好,使其以漕粮周济我大顺,且不与我大顺为敌,如此,我大顺也不必重蹈大明覆辙,两面受敌啊。

李岩继续解释起来。

“不必再说了,我大顺还没到求他崇祯吃饭的时候,以前为流贼时没靠他崇祯,甚至还被他剿杀,现在本王占据京师,雄踞北方,更加不必靠他!至于建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本王就不相信我兵威正盛的大顺军不是其对手。

李自成说着就看向刘宗敏:“刘宗敏,告诉兄弟们,整个北直隶的贪官污吏都不必放过!这些东西留着也是祸害百姓!不如多抄些钱粮出来分给兄弟们!他崇祯会抄家,本王更会抄家。

“属下明白!

刘宗敏回了一句。

而李岩这时候忙回了一句:“不可啊!大王!臣打听过,崇祯抄家是以抗旨不遵为由下令抄家,而非无故抄家,何况崇祯本就无意固守北境,才敢抄京城诸多权贵之家,可大王您是要坐镇京师,做天下共主,不能再随意杀戮啊,当应整肃军纪啊!

“不抄他们抄谁,难不成你让本王抢百姓的口粮,那本王更加做不了天下共主!你不必再劝,本王决心已定。

李自成说着就对刘宗敏吩咐道:“打粮后立即带七万大军北上击退吴三桂与建奴。

“领命!

刘宗敏回了一句。

……

“杀!

“杀!

“杀!

“刀盾手挥砍!

“长矛手猛刺!

“火器队射击!

……

淮安武家墩的校场上,近卫军的九千士卒正在抓紧训练着,其中第一期开展训练的三千士卒已经在开始进行鸳鸯阵阵法训练。

一时间,整个校场上杀声震天,硝烟四起。

似乎时刻都在为战争准备着。

“李自成入主北京后,其称帝野心必然会得到膨胀,因而他肯归附我大明的可能性很小,在他心里,朕是他的手下败将,而他也没有与建奴真正交锋过,不会认为建奴之实力在他之上,所以不会向朕称臣,我们不必再议论李自成会不会归附我大明的事,而是要商议一下,李自成被建奴打败后的逃亡路线,并预测一下接下来的局势可能会怎么发展,我们会如何应对。

听着外面的喊杀声,犹如真的要随时面临战争到来的朱由检也不得不更加认真地与自己的辅政大臣们继续议起相关军政大事来。

此时,朱由检便对自己的辅政大臣们说起了李自成的事。

张凤翔站了出来:“陛下,臣认为李自成若被建奴击败,会图谋江南,因为北方民生凋敝,而四川又为张献忠盘踞,湖广连年兵祸,也早已是民不聊生,只有江南乃富饶之地,又未经兵祸天灾,人丁兴旺,所以,李自成只会逃往江南。

“陛下,臣附议,李自成若败,只能败逃江南,大明依旧会面临李自成与建奴两股敌人,以及内部的士族豪绅。

蒋德璟回了一句。

朱由检点了点头:“你们说建奴一旦击败李自成后,会如何攻击我大明?

“陛下,臣认为建奴会继续攻击李自成,因为建奴入关的借口是吴三桂求他们带兵入关剿灭流贼,所以,建奴为占据天下人心,肯定会继续攻击李自成,并驱赶李自成入江南,且意图借李自成之手削弱我大明兵力,并最终渔翁得利,占据我大明汉室江山。

张凤翔继续说道。

朱由检点点头:“此言有理,以朕看,李自成败于建奴之手,不可能固守京城,因为京城无粮可守,且他李自成带进京的非闯贼全部主力,闯贼大部兵力还陈兵在陕西山西一带,盖因李自成进军太快,正月即位,三月便进入京师,他的大部分主力还没来得及陆续调到京畿附近。

“正因为此,以朕看,李自成在败于建奴之手且离开京城后,必会先回陕西,调集主力,与建奴再度决战,一旦再败会由经虎牢关由河南下江南,因为四川有张献忠,湖广有左良玉,山东有刘泽清,只有河南无势力盘踞,不过建奴肯定会不答应,建奴会逼迫李自成去湖广,因为湖广的左良玉是诸势力中实力最强者。

朱由检说道。

“陛下圣明!

张凤翔回了一句,并道:“目前来看,这是最可能出现的情况,而我大明当趁着建奴与李自成作战时,抓紧时间备战!一旦建奴灭了李自成,下一步必是我大明所控制的江南与江淮地区。

张凤翔说完后,朱由检就点了点头。

而在这时候,吴孟明走了进来:“陛下,据锦衣卫报,李自成在一片石率七万大军与建奴和吴三桂部血战,而李自成被打得大败,现在已经溃退往京师。

“果然败了!

李国祯此时说了一句,然后看了朱由检一眼,心想陛下真是料事如神啊。

周遇吉也崇敬地看了朱由检一眼。

张凤翔和蒋德璟却因此皱起眉头来,互相看了一眼。

李自成部的大顺军刚攻陷京师正是兵锋正盛士气正旺之时,竟然也不是建奴敌手,看来真如陛下所言,建奴才是大明未来最强悍的敌人。

要知道当年太祖皇帝刚刚即位时,兵锋强盛的大明军队可是能持着长矛把蒙古铁骑赶出草原的,而现在同样的大顺军居然没有把建奴赶走,可见这建奴是多么强悍。

朱由检也沉默了下来,心想历史到底还是这么发生了。

接着,朱由检抬起了头,说道:“朕知道了。

然后,朱由检看向自己的辅政大臣们:“由此,诸位爱卿扪心自问一下,我大明现在有将来与建奴一决雌雄的实力吗?

蒋德璟、张凤翔等皆沉默了下来。

“没有!

“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这三镇早已对朕听调不听宣,只一黄得功还能听朕调度,这是军镇方面;

地方上,江南士绅为自己的一己私利,怕朕抄他们的家,收他们的税,找他们要钱,不肯让朕去南京,甚至巴不得朕驾崩了!

除此之外,还有在海上称王称霸俨然一方诸侯的郑氏集团,还有那些蠢蠢欲动的藩王们,大明内部若不整合力量,听朕一人号令,一致对外,纵有江南繁华地又如何!

朱由检大声说后又道:“到头来别在李自成来之前先起内讧就算好的了。

朱由检所说的在历史上发生过,左良玉就在建奴与李自成作战之际发动了清君侧,使得黄得功部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阻击左良玉南下清君侧的事上,而消耗了实力,导致建奴南下时,南明政权应对仓促也来不及应对。

“陛下所言甚是,如今陛下虽已暂避江淮,然未实控江南,江南民众大多控制于江南士绅之手,而江南士绅不纳钱粮,不赋徭役,故陛下即便暂避江淮或强行去南京,也只会得到与往年差不多的赋税,不过一年两百万多石粮而,这两百多万石粮不足以养十万强军,亦不足以与建奴抗衡!

“故臣认为,当立即整顿江南,整编军镇,统合实力,使天下之士民依旧尽听陛下之诏令,方可集中全力,荡除虏贼,还民太平之世!

蒋德璟附和了起来。

张凤翔也站了出来:“臣附议,谋可归于众人,但令只能出一门,陛下英明果敢,已有中兴之气象,臣请陛下内革弊政,外统四海,以铁腕治国,荡除虏贼,还民太平之世!

“臣请陛下内革弊政,外统四海,以铁腕治国,荡除虏贼,还民太平之世!

周遇吉、李国祯、王承恩、吴孟明四人也附和起来。

小说《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