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潘大哥王小二的精选穿越重生《提刑皇后》,小说作者是“杜若芳洲”,书中精彩内容是:一朝穿越架空古代的女刑警潘清,虽是女子却被母亲当做男儿养大,养父是县衙的仵作,对潘清视作亲生,潘清无聊之时跟村子里的孩子们讲一些案例故事打发时间,偶然帮忙破了树林凶杀案,阴错阳差成了冀州府东安县的捕头,从此凭借一身刑侦破案的本领屡破奇案,一步一步成为大魏的提刑官。随之而来的却是更深的危机,邪教案牵连着朝中权贵,以及父亲的通叛旧案,应家之女的身份险些曝露……而当应家的沉冤昭雪,她终于恢复了女儿身,成为亘古以来第一个的提刑皇后的时候,站在紫禁之巅回首,她仍是最初的潘清……...
奸夫案审明婆婆与奸夫刘三儿获罪羁押,放了儿媳于氏放了家去,令地保好生照应,这厢才县衙才算消停了,衙门外的老百姓热闹瞧完了感叹婆婆恶人先告状的行径一番也都各自散了。
周县令把潘清好生夸赞勉励了一番,便回了后衙歇息,这些日子连着两个案子,着实累的紧了。
送着周县令回了后衙,李捕头看着潘清呵呵笑道:“我就说咱家小子生就一副聪明样儿,是个能成气候的,真叫兄弟说着了吧,今儿若没有咱潘小子,这奸夫的案子还不定怎么着了呢,若判成冤案,可不缺了大德了吗。”
潘清目光闪了闪:“此都是周大人的巧计,潘清不敢居功。”
潘永山点点头:“这话是,清儿初初入职,衙门大门在哪儿还没闹明白呢,哪能帮上什么忙,都是大老爷计策用的好。”
李捕头也醒悟过来,这是在县衙,若自己刚的话传到大人耳朵里,只怕不妥,忙道:“可不是,咱们大人可是有名的青天大老爷,断案如神。”
嘴里虽如此说,心里却不以为然,觉得这两个案子之所以能如此快的破案,跟周县令没半点儿干系,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自己在这东安县里头混饭吃,就得瞧着周知明的脸色,若是能谋到冀州府里就好了。
这小小的东安县如何跟州府相比,若能在府衙里谋个差事,那体面风光大了去了,便是周知明见了自己也不敢得罪,只这府衙的差事历来是香饽饽,没根儿没叶儿的想谋进去,难啊,除了得使银子还得有门路才行,不然有银子也白搭。
至于这门路,李捕头脑子里灵光一闪,忽就得了主意,柳继生的人命案能如此快速破案,虽多亏了潘清提点,到底自己才是这东安县县衙的捕头,这功劳按理说该记在自己头上才对。
柳家虽不是仕宦之族,却比那些仕宦之族还要牛上许多,知府大人曾多次登门拜会柳家老爷,这自然瞧得是宫里那位的面子,若自己能趁机搭上柳家,得柳家老爷垫句话儿,州府里谋个差事还不容易吗。
想到柳继承还未下葬,自己这会儿赶着去柳家吊唁还不晚,哪还有功夫跟潘家父子闲磕牙,支应几句,寻了托词走了。
潘永山纳闷的道:“案子都结了,怎他这个当捕头倒忙起来了。”
潘清:“爹管这个做什么,想是有急事也未可知,出来大半天了,咱们也赶紧家去吧。”
潘永山点点头:“可不是,早上出来的时候,你娘嘱咐说衙门无事便让咱们爷俩早些家去,偏赶上这么一桩案子,倒耽搁到了这会儿,都快晌午了,你娘在家不定怎么惦记呢,快些家去要紧。”
爷俩说着出了衙门往家去了,刚走到胡同口的大槐树下,便瞧见王大狗提着一筐槐花等在哪儿,瞧见潘清便大声道:“潘大哥,大狗等您半天了,今儿要拜您当师傅。”说着扑通跪在地上就要磕头……
小说《提刑皇后》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